保险行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

发布时间:2021-03-16信息来源:信息部

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,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。保险作为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,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,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其“保驾护航”。近日,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邢炜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,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,保险业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。

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构建风险保障。行业将坚守保险服务的本源,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深化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不断完善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,服务实体经济。

一是保险业将为实体经济构建风险保障,进一步发挥企财险、工程险、责任险、意外险的保险保障作用,防范化解实体经济面临的风险,为实体经济稳定运行提供风险保障,解除实体企业后顾之忧。

二是保险业将持续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。围绕以“新基建”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产业体系,提供配套的风险保障综合解决方案和金融服务。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为关键核心技术和“卡脖子”技术提供保险保障。聚焦“大健康”产业,通过推进医养结合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,探索“医、养、护、健”多元结合的服务模式,深度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。

三是针对经济薄弱领域,保险业将发挥其应有的保障作用。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,将通过信用保险、保证保险为实体经济融资增信。建立以农业保险、大病保险为核心的保险扶贫保障体系,有效防止贫困户因灾因病返贫致贫,助力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。

保险资金将满足更多融资需求。保险资金以其体量大、周期长、来源稳定的优势,被称为是实体经济的“压舱石”和“发动机”。银保监会数据显示,2020年末,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1.7万亿元,同比增长17%。在新发展格局下,保险资金一方面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资金;另一方面,也可通过设立、发行和投资另类资管产品,服务于大健康、能源、基建等多方面的融资需求,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。进一步深化推进“放管服”,赋予市场主体更多的投资自主权和风险判断权。鼓励保险资金增加私募债、基础设施债券和REITs产品等长期投资,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创设长期限产品,对接“两新一重”(新型基础设施、新型城镇化,以及交通、水利等重大工程)建设和长周期企业资金需求,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别于银行资金的差异化融资服务。

保险加码“养老金融”。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养老、企业(职业)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在内的养老保障“三个支柱”。第一支柱已覆盖近10亿城乡居民,第二支柱规模较小,第三支柱长期处于起步阶段。与许多国家相比,我国第三支柱发展较为缓慢,对养老的支撑明显不足。保险业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,参与国家实施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;立足我国国情,充分发挥保险业的核心优势,深入推进商业养老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。

一方面,突出保障功能,提供具备养老保障功能的养老金融产品服务。发展与人民群众养老需求契合度更高、符合生命周期特点的养老保险产品;立足消费者需求,提供具备长期直至终身领取功能的养老年金保险;商业养老保险通过提供养老金融产品服务,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个性化、差异化的养老保障。

另一方面,立足资产配置优势,为养老“保命钱”提供安全保障和长期保值增值服务。养老保险资金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,要保证资金运用安全性,同时追求保值增值。养老保险存续时间长,穿越多个经济周期,风险管控难度大,要求高。保险业将坚持底线思维,发挥风险管控能力,做好养老金大类资产配置,追求稳健收益。

发展第三支柱,保险业起着“催化剂”“粘合剂”的双重功效。保险业可以发挥行业在产品定价、精算平衡、风险管理、资产负债匹配、长期资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,为用人单位发起的养老保障计划提供基金投资、受托、账管、年金化领取等服务;通过参与社会保险经办和社会养老保障基金市场化投资管理,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,服务新发展格局。